我国电气火灾监控国家标准GB 14287系列标准2005版(已废止)及2014版技术要求均过低,其中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报警设备(GB 14287.2),只笼统检测剩余电流,这无形中就将电器产品质量问题对设备外壳释放的谐波电流等汇总到剩余电流报警数值内,大幅度增加误报率。
以下因素严重影响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报警设备的功能:
1. 电气谐波干扰是制约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功能有效发挥的主因。
变频技术是现阶段电气节能技术的主流,我国政府长期推广实施节能政策,大量安全性能低下的变频电气设备被使用。这些低安全性能变频电气设备内部对设备外壳(接到保护地线)泄放谐波电流,造成剩余电流严重超标的“假象”,致使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大量存在严重误报现象。实际上,这类谐波剩余电流与积聚式阻性剩余电流不同,一般不形成电气火灾隐患。另一方面,变频技术并不必然造成剩余电流,例如一些优质厂家在实现变频节能后,通过产品内部相关消谐电路处理,并不会对母线或装置外壳泄放谐波电流。欧标、 美标等发达国家标准对此有严格限制,相关电器产品也不存在对地泄放谐波形成“剩余电流”问题。
2. 中低档劣质电气材料及施工质量问题大量存在,致使我国现有电气火灾防控技术难以发挥作用。
最近几十年,全国各地大建设因资金因素,最低价中标策略被广泛采用,同时产品质量监管也没到位。虽然美日等发达国家电气火灾防控主要也是推广使用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报警技术为主的电气火灾防控产品。但关键区别在于,我国中低档电器设备、电气材料及“零”地混接等施工错误普遍存在,致使我国今后较长时间处于承受灾害频发的“还账期”。这次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开展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已经把全面排查整治电器产品生产质量排在本次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的首要位置。
3. 非阻性剩余电流干扰也是制约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功能发挥的因素。
一些电缆质量较差和电器内部线路质量较差,城市架空线逐步入地成为地埋线缆等原因,在实际电气回路内,会产生较大量分布电容电流和电感性电流,容性电流和感性电流容易对地泄放,形成非阻性剩余电流。但这类非阻性剩余电流大部分不转换成热能,一般不会形成电气火灾隐患。
总结:低安全性能变频电气设备内部对设备外壳(接到保护地线)泄放谐波电流,造成剩余电流严重超标的“假象”,致使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大量存在严重误报现象。